內容來自sina新聞

你會以房養老嗎?老人沒房瞭拿什麼留給子女



【直擊城鎮化】

  "為瞭養老最終房子沒瞭,恐怕會落子女埋怨。子女也不太放心我們去養老院。即使養老無依的孤寡老人,對以房養老也不太放心,總感覺沒瞭房子心裡更不踏實瞭。"一位老人在接受廣廈時代采訪時說。

  毋庸置疑,以房養老可以盤活巨大的資金,拓寬養老資金的籌措渠道與方式。對於一些追求高質量養老的人群是"錦上添花",對於收入低的孤寡老人甚至是"雪中送炭",但就實際情況來看,除瞭觀念的制約,如果政府以房養老的頂層設計不能快速完善,此項舉措恐怕難以推行。"不僅僅是老人有觀念的牢籠,銀行、保險等金融單位也怕做成虧本買賣,以房養老當中涉及的各個環節都有待政府主導破局。"房地產業內人士說。

  老人難過子女關 擔心沒房就沒瞭歸屬感

  有老年人直接表示,"拿房子養老恐怕過不瞭子女那一關,會遭埋怨。"一些年輕的市民也認為,"前半輩子耗全傢之力才得以買房,如果'倒按揭'養老,豈不是一輩子圍繞房子糾結,最終又什麼都沒能留給子女嗎?"

  中原地產的張大偉表示,有企業曾試圖開展過這一養老業務,最終沒有做起來,房產對於歸屬感起到瞭很大的作用,以房產為代價養老,多數老百姓不能接受。

  全國敬老志願者指導中心主任、中國老齡科學研究院副院長劉紅塵表示,普通老百姓對這個政策持觀望的心理,因為在很多人的觀念中,打拼瞭一輩子才擁有的房產是將來留給子女的最大一筆財富和遺產。如果為瞭自己的晚年生活得好一些就將房產抵押給銀行,一般人觀念上難以接受,這也有悖於中國的傢庭倫理觀念。

  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的學生在社會實踐中接觸到瞭北京某高檔養老公寓的老人。據介紹,該老人即是賣掉自己的房產得以入住高檔老年公寓,盡管該老年公寓不論在設施、生活環境嘉義市我要汽車貸款,還是養老服務軟件配套、生活待遇等方面均較為舒適,但是該老人還是嘆息,"在這裡雖然很享受老年生活,但是感覺和自己傢裡完全不一樣,可惜房子都沒有瞭!"

  實際上,老人以房養老"逆按揭"來自子女的阻力也不可忽視。"首先子女肯定期待留著房子未來繼承,另外,子女也不願意讓我入住養老院,總覺得讓我去養老院是他們的不孝順。"一位老人說。

  即使拋開老人與子女雙方面傳統觀念的束縛,一些老人仍舊不太認可以房養老。"直白地說,如果房子所能抵押出來的養老金用完瞭,但人還在世,豈不真成瞭小品的橋段?"一位老人表示。

 金融機構擔心風險大於收益

  盡管已經有一些城市曾經試點過以房養老"逆按揭",但從參與其中的金融機構對業務條款的設定來看,金融機構的謹慎導致以房養老的門檻頗高,積極性並不高。據瞭解,中信銀行曾在廣州試點以房養老,但卻要求申請貸款的老人名下至少要有兩套房產,貸款年限也被限定在10年。

  既然以房養老可以盤活沉睡的房產資本,但現在對於金融機構卻顯得更像一個"燙手的山芋",主要是金融機構出於風險把控的考慮。

  "首先就是房地產市場行情的因素,目前來看確實沒有下跌的預期,但即使是一路看漲,增長率也沒法確定,一旦評估顯得保守,老年人肯定又難以接受;評估值高則帶來銀行、保險公司的高風險。尤其是面對老年人這一群體較為敏感,因此金融機構勢必謹慎。"一位不願具名的銀行業人士說。

  "很多的不可抗因素導致享受養老服務的老人享受年限迥異,並且,選擇'以房養老'的老人,很可能是沒有繼承人的,那麼,如何使老人獲得與房產價值相匹配的養老服務或養老金額呢?這也很難界定。"北京青年政治學院老年服務與管理專業人士指出。

  另外,我國房屋70年的產權年限,也給金融機構對"逆按揭"業務開展造成影響。"現在是還沒出現房屋產權撞線,但是可以想象的是,未來房屋產權剩餘年限越來越少時,價值縮水幾乎是必然。"銀行業人士說。

  據瞭解,盡管我國《物權法》寫明,70年土地租期屆滿後,可以自動續期,但是如果該土地另作他用,相關的賠償如何確定對於金融機構而言難免心有餘悸。"一旦房屋產權撞線,而養老服務尚未結束,銀行已支付的養老金如何獲得回報?又如何界定業主對該房產的後續抵押行為?銀行很可能存在賠瞭夫人又折兵的風險。"一位銀行人士表示。

  實際上,金融機構在考量風險的同時,直接的動因更在於盈利模式。 "倒按揭"直接將房產抵押給銀行,銀行需要找到自己的贏利點才有動力推進業務。對於將老人起居安排至老年公寓,銀行可以出租他人賺取租金與支付養老金的差額;而對於仍舊保留老人居住權的"倒按揭",銀行的贏利點完全在養老服務結束後才能憑借轉賣房產來實現,大量資金長期占用的成本也打擊銀行積極性。"況且這一貸款期限越長,銀行風險越大。"銀行業人士強調。

  信貸南投中寮信貸房貸彰化田中房貸養老機構

  以房養老目前唯一的受益者

  如果說以房養老這一政策有最大受益者的話,短期看那無疑就是養老機構。由於自身的機構性質,養老機構在這一政策的執行機構中,隻負責入住老人的生活照料、康復保健、精神文化、心理關懷等,而這些原本就是養老機構本職所為。

  但這並不意味著養老機構條件已然完備。未來以房養老的大面積推動,除瞭相關部門做好協調各方的頂層設計、搭建相應的政策平臺以外,養老機構的服務是否受到社會的普遍認可,也將直接影響人們邁出以房養老這一步。

  據劉紅塵介紹,近年來我國老齡人口增長迅猛,2012年底我國60周歲以上老年人口已達1.94億,預計到2025年將突破3億。

  顯然,"以房養老"牽涉到房地產業、金融業、社會保障、保險及相關政府部門,如何保證這些行業、部門公平、公正地經營、管理和執法,是以房養老順暢開展的前提,這其中政府的引導作用自不必說,各個環節的落實與提升直接影響人們對以房養老的認可度。本版文/張蛟



新聞來源http://cs.house.sina.com.cn/news/2013-09-27/08143600870.shtml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botanicalkdic9q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